樊氏宗亲网樊氏宗亲网樊氏宗亲网

先贤,樊子迟

樊子迟(前505年-前454年),名须,字子迟。春秋末年鲁国人。鲁定公五年 ( 公元前 505 年 ) 丙申春生于任北樊地 ( 今济宁任城区南张镇 ) 有为鲁击齐有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弟子中较有影响的一位。樊子迟勤学好问,勇武有力,悯农重农。樊迟向孔子请教过 “ 仁 ” 和 “ 智 ” 的内容 , 还曾问 “ 稼 ” 和 “ 圃 ”。孔子去世后 ,樊子为孔子守丧三年。 樊迟同闵子 ( 名损 , 字子骞 ) 和宓子 ( 名不齐 , 字子贱 ) 来棠地 ( 今鱼台县境内 ) 设坛办学 , 传道于济水一带。因三人居住相距不足五里,被后人称之“五里三贤”。据传樊子来棠后,不但积极协同闵子、宓子办学,还关心当地的农业生产,他根据当地地势涝洼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挖方坑筑台田,形成了粮基鱼塘、圃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藕塘等生产模式,广为流传,至今还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图片

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卒,葬于故居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即今鱼台县武台村。其五世孙樊於期,七世孙樊哙均为古代名将。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赠 ” 樊伯 ”,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加封 ” 益都侯 ”, 明嘉靖九年又改称“先贤樊子 ” 。今存墓冢及乾隆九年九月所立石碑,上书 “ 先贤樊子迟墓 ” ,碑楼有联曰:御车广教化先贤德业千秋著,祀墓荐馨香后哲孝思万代隆。另有明代碑刻两块,清代碑刻四块。

01

樊子故事
 

驱车保国。樊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十八岁时曾去曲阜拜孔子为师,但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未回,未能如愿。后同冉求仕于季孙氏,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攻鲁,鲁国当权者季康子不主张抵抗。经冉求再三劝说,才勉强抵御。冉求率左师御敌,樊子迟为副将。面对强大的齐军,樊子迟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大破齐军。这年秋天,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听到樊子迟的作战事迹,表示赞赏。樊子迟对孔子也仰慕已久,就带着礼物拜访孔子,孔子欣然收樊子迟为弟子。从此,樊子迟跟随孔子,并经常为他驾车,成为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

图片

樊迟问孝。有一天,孟懿子与孔子交谈,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孟懿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正在赶车的樊子迟,樊子迟问:“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要按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要按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樊子迟明白了什么是“孝”,时刻牢记尊师教诲。一有时间,就回家探望父母。他按照当时的礼节,尽心的侍奉父母,尽力照顾好老人的衣食起居。两位老人在樊子迟的精心照顾下,衣食无忧,尽享天伦之乐。

问仁问智。樊子迟入孔门后,勤学好问,经常向孔子提出一些问题,孔子见樊子迟求知欲强,越发喜爱,用心培养。樊子迟曾先后向孔子问“仁”、“智”等一系列问题。孔子听了樊子迟的提问,喜形于色,释曰:“仁”就是“爱人”;“智”,就是“善于鉴别人才”。孔子还告诉樊子迟:“知人”就是“选拔重用正直的人,罢免、远离有邪恶言行的人,这样就能够使邪恶的人改邪归正。”

舞雩从游。樊子迟陪孔子散步,行至城南舞雩台下,见一老农在菜地劳作。樊子迟就问孔子如何种菜,孔子曰:“吾不如老圃”。樊子迟就一边精心观察老农种菜,一边询问老农种菜的方法。樊子迟跟着孔子登上舞雩台,问如何能提高一个人的品德,怎样改正一个人心中的邪念。孔子说:“付出劳动,才有收获,不是提高品德了吗?经常反省自己的错误,不去攻击别人的缺点,不就能改正心中的邪念吗?由于自己一时的气愤或冲动,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连累亲友,这不是迷惑吗?”樊子迟在陪孔子散步时,也常学到一些学问。仅三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

02

樊氏溯源
 

樊子其先祖出于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孙仲山甫(鲁献公次子),辅佐周宣王,致宜王中兴,成为一代名臣,官至卿士,被宣玉封于樊,赐樊候,建樊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原为商汤王后裔七族樊民的居地樊陂,后改阳樊。周灭商后,周武王把商裔七族交由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后随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和姜子牙征伐,其余一分为三,一部交微子由商改宋,另一部交姜子牙迁齐监管;余部交卫国,由周公旦之同母弟康叔监管,为奴,姓失。

图片

仲山甫有三子,长子继嗣为君;次子在周为官,因不能继嗣为君,受封于汉水上建樊城;三子居任北,原鲁献公赐于次子仲山甫的食地寿张(现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何岗、耿村一带),以父封地为姓,俗称樊三公。居地改为樊坡。后成望族。秦统一中国后,设樊县,隶属任城郡辖。

据“宗谱”和史料记载:樊三公生子甲;子甲生伯虎;伯虎生东阳父;东阳父生公勤;公勤生皮;皮于鲁定公五年春《公元前505年》生樊子于任北樊。其祖墓家都在今济宁市任城区西北二十里许南张镇西,文革前镇西有樊三公冢,樊子父墓和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崮堆,樊家林)。占地四十余亩,古柏参天,冢高丈余,“周先贤樊子父墓”巨碑立于墓前,民国初,山东省长屈为亲题“严禁樵苏”碑,并界定范围予以保护。还专顾王氏守林。为当地一大景观。文革中被夷为平地;碑被毁;四百余棵古柏被伐;大量石墓被掘;石板被拉去修桥盖房;无数文物失散,原址建了店子联中,后改任城区福利精细化工厂。现经国家文物管理局考古队考证,确为樊子父墓遗址,并绘入地图为记。历代鱼、邹、邪等地樊子后裔世代都来此修坟祭祖,明、清以来先后在济宁城内关帝庙街、太平街东首建祠,并报呈山东布政使司、充州府、济宁直隶州和衍圣公府注册备案,并顾林氏守护。文革中祠被扒,祠宅被侵占。现为太白广场东南部。

03

樊子墓及樊子祠
 

 

鲁悼公十四年 ( 公元前 454 年 ) 闵子、宓子、樊子驱车去曲阜祭奠先师孔子,途中樊子因风寒暴卒于陶终年52岁,在宓子、闵子的主持下葬于原故居樊氏村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即今天的樊庄村,武棠亭下。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六十多年。樊子墓现位于鱼台县武台村南50米处,西距武棠亭遗址300米,汉代, 樊迟后人在墓地附近大兴土木 , 树巨碑于墓前 , 历代从祀。樊子祠、府原在其樊庄村内,因历代原因,清乾隆四年改建在武台村中。

图片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二百零五年)汉开国元勋舞阳侯樊哙奉旨回故里筹建,由樊宗、樊岩具体督建墓、林、祠、府条祀祖先樊迟及列祖列宗,上至黄帝轩辕。当时大兴土木,其规模可观;竖巨碑于墓前;神道两旁石马、石羊等石兽和翁仲并列;享殿巍然;林门前石坊、旗杆高嵩。四代舞阳侯先后来此祭祖,汉时,樊氏已成为名门望族,大都是随樊绘创汉业南征北战,踏遍汉中、三秦、中原、齐鲁、燕蓟各地。至东汉光武中兴,樊氏门风又发扬光大;连续五代七人封候;即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樊重封寿张敬侯;舅舅樊宏封寿张侯;表兄、表侄、表孙又有五人分别封侯;加上世袭的候爵共十多人为侯;再加上樊准、樊英两位光禄大夫都来此修坟祭祖,祖林规模愈建愈大。故樊氏兴于汉。据宗谱记载;林地数百亩;松柏参天,石碑林立。樊子祠三进院落的三殿六堂错落有致。前殿供奉着祖先樊子迟的巨幅画像和秦、汉两代的樊氏名人牌位;中殿为樊侯殿,供奉着樊迟以上至樊候仲山哺共七世列祖列宗的牌位;后为轩辅殿,供奉着樊侯仲山哺以上至黄帝轩辕的二十四位列祖列宗的牌位。六堂:为三问堂、报本堂、崇文堂、尚武堂、崇德堂、农圃堂,各堂彩画祖先足迹图,各设掌故启迪后人。祠门前石狮把门,石坊、旗杆凌云。但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间的三百多年战乱和灾荒,樊氏元气大伤。迟墓、林、祠、府屡遭兵火涂炭;黄泛淤积,尤其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匈奴南侵、导致中原人相食,死者大半”。为避战乱,第一次北方人大规模南渡,史称“永嘉南渡”。但部分樊氏族人仍斯守祖莹,祭祀先灵。

唐朝崇文尚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赠樊迟为“樊伯”,配祀学宫。奉旨重修樊迟墓、林、祠、府。其间樊氏有四人先后高中武状元,更可嘉的是樊泳、樊泽、樊宗师,祖孙三代连中武状元。这是中国二千多年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他们先后都来此祭祖。迟墓、林、祠、府逐步向汉代规模恢复。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频繁的战乱和灾荒,使中原人民又遭一次空前洗劫,导致了第二次北方人大批南迁。樊迟墓、林、祠、府又惨遭洗劫。

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樊迟为“益都侯”。再次奉旨重修樊迟墓、林、祠、府。当时的樊氏名人;谏议大夫樊若水;龙图阁大学士樊汉;户部尚书樊盛等先后都来此修坟祭祖,为祖莹增光添彩。但好景不长,北宋南迁,金入中原,再次导致空前绝后的第三次北方人大规模迁徙。史称“中原土民,抚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乎!”大都迁到间、粤、赣三省结合部的三角地带。樊子墓、林、祠、府又遭破坏。但是樊氏族人仍有部分坚守故土,祭祀先灵。

明朝,崇儒重教,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739年)改称先贤樊子,文庙配祭。樊子墓、林、祠、府第四次奉旨重修。由于明朝樊氏先后出了一位侍郎,两位尚书,都先后前来祭祀先贤,促进了樊子墓、林、祠、府的修复,又恢复到盛唐时期的规模。

清初,樊庄村(原樊氏村)人明末进土樊毓敦率众抗清,兵败受株,墓、林、祠、府遭清军毁灭性洗劫;族人惨遭剿杀,金、嘉、鱼、济、汶、邹、充、曲、泗、滕、沛、丰等县的本族大都隐姓埋名,四散逃生。直至乾隆四年,又奉旨重修墓、林、祠、府,然而规模远不如前。族人曾几次筹备扩建,未能如愿。

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钦赐翰林院樊清淇奉旨回樊庄村重修祠、府,并立志统一行辈续修宗谱。但当年黄河决口丰县蟠龙集,鱼台四年大水,后太平军、捻军相继进驻鱼合与清军连年交战,外有英、法联军发动二次鸦片战争,真乃天灾人祸;内乱外患,民不聊生。钦赐银两大都娠灾扶贫,也无力重建祠、府,又从樊庄搬到武台樊子祠前建翰林院。

图片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世袭奉祀生樊景唐与樊玉光、樊月光、樊祥林、樊照乾等发动族人修坟祭祖,在祖墓周围植树数百棵。民国十八年(1929年),总统府顾问樊文耀卸任后与樊景唐联络本族各地名人;民国参政樊增祥(湖北恩施入)、豫军总司令樊钟秀(河南宝丰人)、民国政府文官处参事樊象离(山西解县人)、北大心理学教授樊际昌(浙江杭县人)等,都派员来武台修坟祭祖、续修宗谱,驻在祠、府组班、采访、编撰、刊印。并将在樊庄村原樊子祠故址发现的两块完整汉画像石搬到樊子祠山门内保存。聂峨亭曾多次带领表侄屈万里来参观、研究这两块汉画像石。刊印了“保护先贤樊子父墓”的历史资料及宗谱的溯源部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因樊照坤举旗抗日,带兵常驻樊子祠内,遭日、伪疾恨。日军两次偷袭武台、樊庄大肆烧杀抢掠。尤其是第二次来时,开着汽车带着工具,将存放在樊子祠山门内的两汉画像石装上汽车拉回鱼城(后运往日本,现在东京陈列);又将樊子墓碑、牌坊拉倒,碑排折断;并火烧樊子祠和樊府大院;仿古建筑翰林院和民房一佰叁拾多间及珍藏谱牒几乎烧尽,后又被国民党兵烧过一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发动族人捐资修墓、林、祠、府。建了碑亭。一九六五年,武台公社成立,公社办事机构均设在樊子祠内达五年之久。

图片

樊子祠,文革期间被毁。后进行整修,现存七间瓦房。“益都候殿”正中供奉樊子塑像,塑像后配文,记载樊子生平事迹,两旁绘有樊子从师孔子受教图。伐齐建功图,左右两侧塑有樊子七代孙,汉代名将樊哙、樊子五代孙樊颐的塑像。配殿是樊子研究学会办公室,市内展有樊子历代子孙之神位,及先贤圣迹图;还有樊氏族亲历年来祭祀先祖的留念照片及樊子祠墓林的扩展整修规划图。一九八五年,樊子祠被定为鱼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樊迟墓陵地现占地面积十多亩,陵园内有樊子坟塚,明、清及近代石碑数十座,樊子墓,1996年10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先后成立樊迟墓保护理事会、樊迟研究学会;2001年3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鱼台县人民政府于2018 年七月立石。

图片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樊子祠、樊迟墓作为名人祠堂、墓冢,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追思先贤樊子,是为了进一步继承民族文化,弘扬古棠遗风;缅怀先贤,启迪后人,并期待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采编,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