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宗亲网樊氏宗亲网樊氏宗亲网

关于樊氏《崇德堂》的调查

樊氏祠堂,长期有《崇德堂》的说法,本文做专门调查。

  先贤樊子,名须,字子迟,亦书樊迟,鲁人。《论语》记载:“樊迟从逰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音特)、辨惑。子曰:善哉问。”山东樊子研究会《樊子世家》(2005年春印)记载:“舞阳侯樊哙为汉开国元勋,又是汉高祖刘邦的连襟,官至左丞相。汉高祖十二年(前195),钦赐樊哙故里(指今鱼台樊老家)建专祠祭祀樊子及列祖列宗。”(其后代)“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庙、府、墓、林,树巨碑于墓前。林门石坊高耸,翁仲、石兽并列神道两旁,松柏参天;历代从祭。”“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赠樊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封益都候;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樊子。”“明代,樊氏先后出了一位侍郎○1和两位尚书○2,都先后来樊子庙祭祖。其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三进院落分别建‘益都侯殿’、‘樊侯殿’、‘轩辕殿’,并配建‘三问堂’、‘农圃堂’、‘报本堂’、‘诗礼堂’、‘崇德堂’、‘尝武堂’,各堂设有掌故,启迪后人。”

  明末进士樊毓敦组织樊家军抗清兵,初战胜利,最后兵败,导致“樊子庙、府、墓、林惨遭清军毁灭性洗劫。直至清康熙帝大兴崇儒重道,求贤裔荣,七十一代孙(编者注:七十五代)樊淑泰奉旨应诏,重修庙、府、墓、林,世袭从祀,并赐田、赠服、免赋役。”

  “1940年前后,因樊子后裔樊照坤举旗抗日,带兵常驻樊子庙府中,遭日伪忌恨,两次派特务将庙府烧了大半。所藏谱牒几乎焚尽。”

编者注:①郓城樊敬,明洪武丁丑(1397)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②郓城樊继祖,明正德辛丑(1511)进士,官至工、兵两部尚书。

  《史记》记载:樊迟“少孔子三十六岁”,生于周敬王丙戌(前515年)。汉光武中元二年(57)诏立专祠。

  《阙里志》称:“鲁人得力於‘崇德堂’人之训,赐类靡涯,发流不已。”崇明《樊氏宗谱》序谓:“立诚以耄老之年不忘先泽,诚笃志君子也;而朴围引为己任,耐饥渴、冒风波、多历寒暑,不任咎,亦不任德,卒成厥志。一展卷而昭穆秩然,行止灼然,爵里井然,如众流之归海,繁星之丽天。涣者萃,疎者亲,不失先贤崇堂之旨。而敦本睦族之化于是乎在。呜呼!亦贤矣哉。”可见,“崇德堂”之德,泽及乡里。

  据笔者所知,农圃堂至今一直是郓城樊氏祠堂堂号,报本堂至今一直是鱼台《樊氏族谱》堂号。崇德堂以“崇德”之意影响颇广。

  樊氏奉祀的祖堂或祠堂,笔者以前的著述没有涉及,需要阐明。有资料记载,上党郡为樊氏第一大郡望,自夏商周秦汉以来,上党一带是樊氏的聚居地区之一;是樊於期、樊哙进行过大战的地区。樊氏后人奉祀“忠烈堂”、“听命堂”、“上党堂”(汨罗),怀念秦大将军樊於期“传檄而讨始皇,兵败归燕,为荆轲刺秦事捐躯报燕太子丹,千古称义士”的历史;和樊哙辅佐刘邦忠心不二的优秀品格,以激励后人。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战国时期的上党地区,上党的名字一直沿袭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上党战役”,以后不见其名。斗转星移,物是人非。2007年9月笔者访问该地,无果而止。

  西汉至东汉时期,樊哙后人遍及南阳各地,盛于南阳,名人辈出,樊侯(樊鯈)学,樊氏(樊英)学、名声极盛;南阳成为樊氏第二大郡望。各地樊氏族众自立堂号的还有:“崇德堂”、“文魁堂”、“鉴真堂”、忠孝堂、中兴堂……。

  “崇德堂”,樊氏后人因先祖樊哙鸿门宴上斥项救主;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忠心不二;受封舞阳侯、左丞相,不以荣华耀乡里等崇高品格而建的祠堂。除明代山东鱼台樊子庙里的“崇德堂”以外,何处还有,何时所建,未见直接记载。庆城樊老庄樊氏家谱记“崇德堂”;衡阳樊氏有记“崇德堂”的。洪洞《樊氏宗谱》以樊哙为一世祖。九世,右将军万年侯樊仁携眷属迁居洪洞县今樊村。洪洞、舞阳没有设立“崇德堂(祠堂)”的记载和传说。舞阳只有樊侯祠、汉槐和樊哙墓与墓碑。

  另外,“崇德堂”,还是清初、民国以来刻字、排版、印刷的一个出版机构的字号,类似今日之刻字社、出版社(详见附件)。自清康熙七年(1668)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移交书业同业公会,方才结束,前后存续二百七十年。已查明“崇德堂”曾为崇明、桐城、凤台刻印《樊氏宗谱》,版藏“崇德堂”。 “崇德堂”并非其宗谱堂号。

  除祠堂(含族谱)堂号之外,“崇德堂”还引用到商业字号、里巷名称、庭院门额、户别堂号等等。

  “文魁堂”。“文魁”又指南北朝北齐樊逊,时有“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之说。樊逊,河东临猗人,字孝谦,官至员外散骑侍郎。但是,还未见“文魁堂”的直接记载。“鉴真堂”,目前只知赣榆樊氏族谱奉“鉴真堂”堂号。祖堂、祠堂堂号,不同于旧时百姓家,为区别门户和记物而设的堂号;也不同于出版机构的字号,不能混淆。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采编,侵权即删!